|
美国债务危机后果最终会由纳税人承担 日期:2011-11-15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11月14日登载题为《危机为何连绵不绝》的文章,摘编如下 从希腊出现债务问题至今已有两个年头,希腊问题还未结束。如今,意大利也被卷了进来。 不管是在欧洲大陆还是美洲大陆,所有人都不再怀疑危机威胁的严重程度,所有人都了解推出更有力政策的紧迫性。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政治家们似乎都还不能采取行动。 到底是什么原因要花这么长时间?那就是决定最终由谁来埋单。 美利坚大学的法律教授、前财政部官员盖本(Anna Gelpern)说,不管哪一次危机,损失都要由债务人、债权人和纳税人来分担。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概念,丝毫不容变通。她补充说,从定义上来看,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就算你的分担方案是最优的,但如果在政治上没有人买账,那也行不通。 这一次的损失大得让人望而生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和其他债务的持有人损失了2.7万亿美元,而一部分的损失已经转嫁到了纳税人的头上。与五年前相比,美国住房市场总值下降了近7万亿美元,降幅达25%.将近23%的美国人的抵押贷款余额高于手头住房的价值。 为了降低某些人每月支付的抵押贷款的额度,为了给高利率抵押贷款再融资,为了确保止赎不出差错,为了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以便让这些银行消化掉损失)等等,什么办法都想尽了。然而还有一个重大举措没有出台降低抵押贷款的本金的额度。主要的困难谁来埋单?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投资者?纳税人? 在欧洲,由于迟迟不肯承认希腊借了太多的债,结果一个有困难但却还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一场灾难。拖延的一大原因积即是决定由谁来埋单。德国的纳税人?持有法国银行股票的股东?外国债券持有人? 一旦借款者(比如一个银行、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陷入困境,人们最初的反应都是,“没关系,他们会还钱的,只是眼下缺少现金而已。”通常来说,这也是事实。于是放贷者决定稍微放借贷者一马,企业抵押一些应收账款,或者由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提供紧急贷款,因为它相信这些钱最终会得以偿还。据说,这只是个“流动性”的问题(指最后没有人会亏钱),而不是“偿付能力”问题(指有些人会亏钱)。 这一逻辑很容易被向外扩展至超出理性的范围。比如,承认某些欧洲政府无法全额偿债,或是承认某些住房抵押贷款的价值并不像银行的账本上记录的那么高,那就等于是要强迫放贷者承担损失。如果损失太大,那么银行的偿付能力就会受质疑。在法国,尽管市场对政府可能要花很多钱救助买入了太多外债的银行一事颇有微词,但对政府的偿债能力和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并没有太多怀疑。与此一来,银行和投资者依旧向外贷款,贷款的利率往往能够反映是否能偿还这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就会大赚特赚。如果不顺利,很多钱就会打水漂,最终由纳税人埋单。 波士顿学院经济学家爱德华。凯恩称,因为契约原因造成亏损的缔约方通常会试图把损失转嫁到交易对手身上,特别是纳税人。只有还存在让纳税人承担损失的机会,危机就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先是否认,接下来是拖延,然后是掩饰,套路就是如此。美国房利美公司,这个已经被国有化的美国抵押贷款业巨头本周称,需要政府再提供78亿美元的救助款来弥补它所担保的贷款造成的亏空,而它无需再经过国会决议即可获得资金。与要求国会拿出78亿美元来削减某些购房者的贷款余额相比,这件事在政治上没有那么大的爆炸性。在欧洲,除了德国的纳税人之外,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如果欧元还要继续存在的话,德国的纳税人就有大麻烦了。 一味磨磨蹭蹭是要付出代价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借贷。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对冲基金Caxton Associates的负责人马金说,银行并不急于放贷,因为银行并不知道在刨除目前尚未获承认的损失后手里还剩下多少资金,而且银行筹资也很困难,因为投资者对银行的财政状况心存疑虑。 意大利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意大利也许有能力还债,但前提是他能够以与其背景相似的国家相同的借款利率举债。与希腊不同的是,刨除利息支付不计,意大利目前尚有预算盈余。但如果意大利需要持续以7%的水平支付国债利息的话,恐怕也撑不了多久。毫无疑问,意大利曾犯过错误,但欧洲在处理希腊无力偿债问题时的拖拉行径使得市场对欧元区半数国家的主权债务产生了疑问。 纳税人是要承担损失了。但这个损失有多大呢?在这一问题得到解答之前,危机还会继续,损失仍将增加。 |
|
|
|
|